欢迎您来到中国艺术家网
年度访问量:3200万 月浏览量:260万 人均访问时长:28分钟

微信公众号

怡然心态为书,本真处世为人

时间:2018-07-08 02:55:06 | 浏览量:671142 | 来源:古利

 

众所周知,中国是诗的国度,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魂。苏轼说:“诗不能尽,溢而为书,变而为画,皆诗之余。”这是对中国艺术的一则通解。诗是内容,书是形式。其文是魂,其书为体。所以说“诗为书魂”,或叫“文为书魂”。那么,书法家的艺术功底,就取决于个人修养、知识涵养等方面。而我们现在要提到的万家为,他的书法之魂,就具有以上特点。

 

万家为,男,汉族,安徽合肥人,195711月生,研究生学历。万风堂主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,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,大庆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,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等职。

 

他自幼喜爱书法,中学师从宁新权,学书师承著名书法家沈鹏。1990年进入中央美院高研班书法专业学习,研习唐楷、颜《多宝塔碑》、行书《兰亭序》,兼习汉隶《华山碑》、《史晨碑》等。后专攻二王、黄庭坚、王铎、傅山、米芾、邓石如。擅长行书、草书、尤善榜书。用笔遒劲,奔放豪从,章法自然,深受大家喜爱。作品在省市及全国书法大赛中屡次获奖,如:曾荣获“神州同乐庆港归”全国书画大赛金奖。

 

2016528日,由收藏快报和金砚传媒联合中国国家画院·美术中心共同主办的“传承与经典系列”——“万家为书法展”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中心盛大开幕。

 

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,全国政协常委何丕洁先生;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、能源学部主任黄其励院士;中国工程院、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文智院士;中国工程院、合肥工业大学原副校长杨善林院士;中国书协党组书记、著名书法家陈洪武;著名书法家王友谊;著名国画家范扬;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王元晶;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张陆一;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、中国书协理事赵学敏。同时还邀请了书法报范丽杰、书法导报孟会祥、中国书法家论坛齐玉新、央视书画频道、中国文艺网、国学频道、美术报、中国书法杂志、雅昌艺术网等30余家书画界主流媒体。

 万家为为人低调做事,他这人不事张扬,与那些喜欢立于人前、生怕被世人遗忘的艺术家不同,名声在外的他,却颇令人感觉到神龙见首不见尾。

 

居于闹市却有着超脱世俗之外的散淡与清静,立于书坛而又有着隐忍般的谦逊与淡泊,这是我与著名书法家万家为先生见面之后,所强烈感受到的一种源自他内心深处的隐者性格。

 

有人曾经这样描述他:擅书,喜酒,仰山,乐水。以求心净、静、境。性格平和从容,话语不多,随欲而侃;博览群书,无所不涉,藉以自养;非道无为,淡定生活而行走,往返于读书读人读己的朵云之间……

 

唯有淡泊名利,追求平实,方能达到这种怡然自得、超然物外的境界。或许,正是得益于他能够保留心中那清澈高远的自由世界,这个居住于世俗之中的“隐者”,才能在面对外界纷纷扰扰的一切时,没有让理想中的美丽崩塌。

 

其实,万家为出生在合肥一户书画装裱之家。或许是他天生的秉赋与灵气,长时间的耳濡目染,使他很小的时候,就喜爱书法,并显示出不俗的艺术潜质。

 

在他那童年稚嫩的心里,时常弥漫着一种朦胧的渴望。当同龄的伙伴嬉闹游戏之时,他却流连于艺术世界里,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沉入风景、沉入自然。长时间的思想、张望和痴迷,让他逐渐变得寡言和沉默起来。也为他后来取得书法上的成就,奠定了艺术基础。

 

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过程,其实就是一个咏志的过程。而在漫长的陶冶修炼过程中,书法家除具备一定的天赋外,还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。

 

为了给自己学书创造更好的环境,在改革开放初期,万家为就身先士卒,辞职下海!

 

尽管忙于生计,没有太多时间静下心来深悟书法,但他也会充分利用一切难得的闲暇来书写一番。他既有高屋建瓴的商业思想,又有豁达深邃的人文情怀,更有科学理性的严谨作风。在商道与书道上,他在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,书写企业辉煌的同时,又一手握笔挥毫,书写着胸中的逸气。他知道,书法不仅是艺术,更是精神。

 

其实,临池挥毫,躬身砚田,看似简单,实则内里乾坤及其深奥。事实上,一个真正的书家,必定需要外练笔法、内求修为,而学习的过程,也是一个由此及彼,从而取“得”的过程。但“得”却并非说的那么容易,许多人常常白白辛苦,看似“得”到,实际上却总是朦朦胧胧,依旧“彼为彼,我为我”,彼此“似曾相识”而已。

 

在探寻万家为求艺之路的过程中,我们所不能忽视的,就是他伏首汲求的跋涉过程。作为一个将自己始终放逐在艺术大道上的苦行者,他攀登艺术高峰的征程,又岂能轻易一笔带过?

 

针对他的书法,著名书法家沈鹏说:他作书意在笔先、又笔在意先,始终着力于意、手法的并存交融。他的书法耐读、耐看,不空不玄,实难得也……

 

著名书法家张旭光说:读家为先生所临孙过庭的《书谱》、怀素的《自叙帖》、米芾的《蜀素帖》深有感触,盖世间万物、弃远求近、趋乐避苦,均属社会普遍现象。能够置身传统、置易就难者、百不及一也;

 

中央电视台主持人、书法家董浩说:无论是书法还是山水人物浓墨重彩一时真辨不出是哪门哪派,但那率真简单中的大气会使你心中一振;

 

中国国画院副院长范扬说:翻开家为先生的书法集,犹如一缕清风扑面而至,感慨万千,今繁杂而浮躁的年代,难得一见如此典雅之作,足见家为先生用功之勤,修养之深,博览群书,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之外之士也。

 

以行草而言,他从二王父子入手,旁参盛唐诸家,已而五代两宋,顺流而下,几年后又复溯流而上;远绍魏晋六朝,以上轨迹历历在目,气象森严、以法度见称;渐次造险弄势、打破平衡,以露返璞归真之端倪。

 

这种着眼于风神骨气而弃绝妍美的追求,从表面上看是艺术进程的变化,但从根本上探究,却是他审美理想的展示,并与其处世风格如出一辙。从艺术观看,他平生心仪的,都是历代骨正气雄、质深内美的作品;在表现手法上看也是以简约洗练为主基调;从人生观看,他平常行事不喜张扬,拒绝炒作,以本色处世,一最为直白的心态面对艺术。在当今拜金主义和包装作秀盛行的时代,能够清醒的保持着这二者的纯度,至为不易。

 

万家为的追求没有结束,但是这追求却使人们看到了一种执著的信念、一种精神、一种真正的对民族文化有责任的爱。

 

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万家为的部份作品:就孟浩然的《春晓》,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字,每一个字都具体地反应出这首诗的内函来。把春困到花落,由静至动生动的展现出来。

 

另一幅是《奉化妙高台》:百丈危岩百尺台, 群峰聚散眼前来。 峥嵘六十年间事, 只隔东南海一杯。这一幅看似随意为之,其实,里面的书法技巧,是常人看不出来的。这就是老先生的功力之所在。不露痕迹,自然天成。

 

总之:品万家为的书法,我们于其笔法与笔墨、线条与结构、字意与字势、笔顺与时间等诸多特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,悟得了一种有如“大象无形、大音希声”的过人灵韵。

 

都说“十年磨一剑”,万家为这一剑,却磨出了锋利,磨出了境界。

 

或许,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书法境界吧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
凡注明 “艺术家” 字样的视频、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,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“艺术家”水印,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家网,否则本网站将依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