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来到中国艺术家网
年度访问量:3200万 月浏览量:260万 人均访问时长:28分钟

微信公众号

梦幻笔墨动人心魄

时间:2018-07-11 17:50:42 | 浏览量:251562 | 来源:古利

梦幻笔墨,动人心魄

杨卫纳绘画艺术品鉴

 

如果说我的爱好,绘画是其中最可心的。我生来对画面和色彩特别敏感,但是由于散漫也由于没有条件继续深造,以至于成为一个旁观画者。对好画我只能好好地品味,而无法用笔将它们表现的各种象征以色彩、线条的形式展示。哪怕是模仿,也成为奢望。我清晰地记得,我爱上绘画是上初中偶尔在美术课本上发现了历史名画—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。后来我特意查找了有关王希孟的相关资料,仅得知他是北宋徽宗时期的一位年轻的才俊,初始不甚得法,后赵佶亲自教授于他,结果画技大增,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创造出了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。可惜,天妒英才,此后再也没有他的作品传世,《千里江山图》遂成为他的绝笔。

 

初始看到这幅画,我完全被震惊了。我想不到,画还能俊逸出这种效果。绵延起伏的山峦展开极为广阔的空间,当然也展开了千年的时间。主峰峭拔突兀,光彩照人,其余峰峦则高低不同,各相适宜。绵亘山势,幽岩深谷,高峰平坡,流溪飞泉,水村野市,渔船游艇,桥梁水车,茅蓬楼阁,以及捕鱼、游赏、行旅、呼渡不一而足。最让我醉心的就是它的设色,虽为青绿山水,但色彩铺设极为梦幻。也许在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山水,那赭石与石青石绿表达的橙红如梦如烟,像极了夕照朦胧的色谱,极为诱惑。从那时起,我就忍不住在纸上描上几幅蜿蜒的山,但始终没有实现那色彩的梦幻。

 

中国画讲究色彩不是很强烈,特别是大写意人文画,更以水墨为主要载体。虽然我也欣赏水墨画,但始终忘不了《千里江山图》带给我的色彩的梦幻。后来看到西方绘画以色彩、造型、光影为主要表达手段,认为,如果中西合璧,就一定会创造出梦幻的色彩画。

 

我对西画了解非常有限,如果要深入品鉴,只怕会贻笑大方。我仅所了解的西方古典派、学院派以及前后印象派、野兽派、表现主义、现实主义、立体主义等一些皮毛的东西。但对于观赏者而言,什么派别不是最重要,最重要的就是绘画带给直觉和心灵的震撼。西方画派林立,我也非常推崇写实的画风,西方油画能够细腻真实地再现物象的表观肌肤,甚至可以达到拍摄的效果,但我更喜欢印象派那种似是而非,朦朦胧胧,线与面完全模糊,色彩彼此相糅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绮丽玄幻,也只有在梦幻中才能出现的色彩和画面。

 

有没有一种画兼具西画的色彩、几何图形线条、抽象的表达与中国传统的笔墨相结合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画面?毕加索就曾经说过,如果生在中国,他将是一个书法家然后才是画家。在中国,书画同源,本身一家,所以书法家也是特殊的画家,可惜毕加索没有出生在中国,否则,这个梦想早就实现了。不过,今年的四月,我有幸欣赏到了一位能够将中西画合璧的画家作品。他就是留洋画家——杨卫纳。

 

杨卫纳,1969年生于西安,少年时期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师从韩继宗、薛铸、罗坤学、李国选学习美术书法。1992年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,师从刘大为、崔开玺老师,1998年留学意大利米兰大学美术学院。现就职意大利米兰ikea spa设计师至今。画家、策展人。

看过杨先生的师从关系,才知杨先生是名师出高徒。特别是能成为刘大为的弟子,真是幸莫大焉。刘大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,著名画家,在画坛德高望重,是画坛重镇。那么杨先生有这么高明的老师指导并留洋多年,取得今天的成就也就特别亲切了。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画作。

 

杨先生的画作有一个让人确实非常强烈的感受,就是在他的画中,中西方结合得相当融洽。在他的画中,西方绘画的抽象、光线的明暗和印象与中国传统的笔墨的浓淡、深浅、泼洒淋漓融为有机一体。

 

西方的绘画以面、线和色表达主题。面来描述物象的特征、形状;线来表达一些特殊的涵义,有时用来表达光影的明暗。色是西画最主要的特色。特别是印象派,完全通过色的涂抹的强弱来表现出梦幻迷离的特殊意境。我们在现实中看惯了青天白云红日,然而在印象画派中,我们就有可能看到别样的天云日,还有别样的人。正是这种打破惯性的色彩凝视,才特别能够让人心头震撼,特别让人喜欢。梵高的名作《向日葵》用浓厚的色彩表现向日葵生命力的旺盛。每一朵花瓣都像是熊熊的火焰,那样勃发而张狂,自由自在地舒展。我们在被向日葵玄黄艳丽的颜色震撼的同时,更能被一种溢出纸面的生命气息所震惊折服,这是对生命的歌颂,是对生活的向往和坚强。杨先生的画作中也不乏这样的画面。比如,一幅完全是线条几何块面的穿插揉合的画,线条是中国书法似的线条,笔力遒劲,线条工细,表达着强劲的生命。几何块面似是而非,似方非圆,变化多端,难以揣摩,但表现出奇异的韵味和景观。同时这幅画中墨色浓淡明暗完全随着画家的意象游走,墨色时清时重,光影扑朔迷离,表达出无穷幻想的魅力。像这样中西合璧的画,无论从那个角度去欣赏,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和足够的美学感应,总是会情不自禁涌入那画中不能自拔。

 

中国传统的笔墨,在杨先生的画作中也展现的淋漓尽致。他的用笔用墨非常像中国的大写意,但仔细欣赏又不尽然。他的笔墨多以抽象表达具象的事物,因此,看起来是山,是云,是飞鸟,是溪流,但总觉的有些怪异,有些模糊的像,在像与不像之间徘徊,完全取决你的想象力和控制力。如果你想象力丰富,你会觉得画中的一切景物是那么的生动、飘逸、鲜活,仿佛就从你的梦幻中直接拎到的你的眼前。如果你能控制画面的静动界限,你也会发现一些惊奇,原来画面能随着你的意念控制出奇特的效果。

 

欣赏杨先生的画,我觉得还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更容易入道。比如他画的《丽人行》和《坐看云起时》。从题目看,是两幅传统的绘画作品,但从画面的具体用笔用墨来看,真是兼具了中西绘画的双重特色。在这两幅画中,画家惜墨如金,仅通过寥寥几笔表达空灵又抽象的意境。仿佛他的用墨不守绳墨之传统,有时浓墨洇染,不分干湿浓淡,却在一旁空城露白,反而让人感觉舒适。有时墨色卷曲、流畅、强烈而不乏灵动,非常有质感。整幅画面气息,或清雅淡洁,或浓郁贲烈,足以令观赏者满足迥异的口味,震撼莫测的心魂。

 

我还看到杨先生的即兴草稿,有一些吴冠中画作的意味,不知道这种感觉是否恰当。这幅草稿中大有“笔墨等于零”的味道,整幅画面笔墨搭配和谐,简雅灵动,犹若一幅动态画面,如果破面单取笔墨的线面来品味,仿佛真是没有味道。

 

杨先生的画作,除了有着毕加索相像的抽象主义外,还有用淡墨破浓却质感为西画的一些作品。这些作品有的欣赏起来较难以解读,但他的画不脱离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。即使抽象,即使涂抹纵横也深味笔墨的章法。我渐渐觉得,杨先生是在用中国画的笔墨表达西方绘画的意境。在我的感觉里,我认为他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功。正如开头所说,我醉心于中西结合的色墨的梦幻,一直追求而不得,但今天,欣赏完了杨先生的画,我总算是感到一种满足了。不知道有同感的朋友是否赞同我的品鉴?

 


凡注明 “艺术家” 字样的视频、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,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“艺术家”水印,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家网,否则本网站将依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。